普定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为推进普定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根据《贵州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和普定县“一粮二菜三药材”和“一猪二牛三家禽”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制定本规划。
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提高贵州农产品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我县以岩溶地貌为主的典型山区农业县,地形地貌复杂,缺乏生产大宗粮食作物的条件,但是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富余,有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和条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我县农业的比较优势。只要着眼比较优势的发挥,通过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普定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我县农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优质专用品种生产还比较分散,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格局还未形成,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突出抓好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把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格局,有利于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参与竞争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同时,通过优势区域布局,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生产,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机会,既是新的农业增长点,也是新的农民增收点,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三)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普定是典型的农业县,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整合优势资源,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入,才能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完成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立足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做大、做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产业优势区域,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力争在较短时期显著提高我县农业的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既要考虑国内市场,也要着眼国际市场;既要瞄准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要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
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和产区,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坚持产业整体开发的原则。发展优势农产品,要着眼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立足开发整个产业,打造名牌产品,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选择优势农产品要扶优扶壮,选择优势产区要相对集中,投资建设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必须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三、重点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根据农产品的资源状况,选择番茄、韭黄、冰脆李、双低油菜、夏秋反季节蔬菜、中药材、茶叶、优质稻、优质肉牛、三元杂交猪、优质肉鸡等11种优势农产品作为发展重点,进行区域布局。
〈一〉无公害蕃茄
1.生产现状
我县大规模种植蕃茄起步于2005年,当年种植面500余亩,到2006年发展到2850多亩,增长率为570%。已成我县蔬菜生产的新增长点。现已成3个蕃茄种植区,第一个蕃茄种植区是以马官镇余官村为中心,覆盖偏扬、羊寨、张官等村,拥有生产面积1100余亩的蕃茄专业种植区;第二个蕃茄种植区以城关镇青山为中心,覆盖新堡、龙潭、三块田、三棵树、后山等村,拥有生产面积300余亩的蕃茄种植区;第三个蕃茄种植区是以白岩镇李后村为中心,辐射带动讲义王家、十二营、断桥、薜家等村,拥有生产面积750余亩的蕃茄种植区。
2006年蕃茄平均亩产达5000公斤以上,实现亩产值5000元以上,亩利润3500元以上。种植蕃茄的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是种植业中收入增长快的蔬菜品种。我县具有高原冷凉气候条件,占据了适宜蕃茄生长的气候优势和无公害环境优势,蕃茄品质在全国位居第二。(超过独山、罗甸、断桥的蕃茄产品),可依托广东、广西、福建、上海、重庆等消费市场,整合我县有利的蕃茄生产资源,迅速发展蕃茄生产,使蕃茄生产走向规模化、无害化、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成为安顺市主要蕃茄产业区。
2.主攻方向
在迅速发展壮大蕃茄生产面积的同时,完成青山、三块田、新堡、赵家田、三棵树等蕃茄产区的无公害蕃茄产证地认定。完成余官片区、讲义片区的无公害蕃茄产品认证。获得无公害产品标识,打造普定县高原无公害蕃茄品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尽快建立起蕃茄标准化生产体系,无公害生产体系及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在市场销上 、应重点扶持蔬菜生产协会,使之成为拥有品牌、技术、基地、无公害蕃茄产品的市场经营主体,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县蕃茄生产。
3.优质区域,
从自然生产条件分析,我县11个乡镇均适宜于发展优质蕃茄,而从无公害产地环境,农民种植积极性及技术水平等综合条件分析,应优先发展马官镇的余官、偏扬、羊寨、张官等片区,白岩镇的讲义、王家、老龙、李后片区,城关镇的青山、三块田、赵家田、三棵树、龙潭、新堡片区。以此带动全蕃茄生产,使之成为我县蔬菜生产的新支持产业。
4.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县蕃茄生产面积达到1.0万以上,年产量6000万公斤以上,产值5000万元以上,全县人均增收107.00元;建无公害蕃茄生产基8000亩以上,生产4000万公斤无公害蕃茄产品,拥有全县统一无公害蕃茄品牌,建立了高效的市场营销体系。
〈二〉韭黄
1.生产现状
普定县白岩镇白旗韭黄生产历史悠久,以其品质好,口感佳而闻名,是我县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种,于2003年申请注册了“白旗”商标。在2004年—2005年投入273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以韭黄为主的5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到2005年止,已建成了以白旗为中心,覆盖打油、沙戈、田坝、新寨、高坡5个村的韭黄产业区,拥有4000余亩的生产基地,年产韭黄4800吨,年产值1.152亿元。产品占据了贵州9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部分产品打入广东、深圳、重庆等省外市场。曾多次参加贵州省及省外农产品展销会,有力提高了产品知名度。白旗韭黄生产已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生产规模从“一村一名”向“多村一名”区域规模种植转变;二是从无品牌向打造知名品牌转变;三是从普通蔬菜向无公害蔬菜生产转变。使白旗韭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主攻方向
在稳步提高种植面积的同时,推广韭黄无害化软化技术,并完成无公害韭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采用真空包装技术和实行品牌精品包装;进一步提高“白旗”韭黄商标知名度,通过无公害品牌包装来提高产值和竞争力,结束白旗韭黄长期以来无包装销售的历史,使白旗韭黄生产跃上新的台阶。
3.优势区域
普定县白岩镇白旗村一带,占据了适宜于韭黄生长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当地农民已形成了种植韭黄的传统习惯,这极有利于我们在当地发展韭黄种植。普定县发展韭黄种植的优势区域在白岩镇的白旗,打油、沙戈、田坝、新寨、高坡和城关镇、三块共7个村,应优先发展这一区域,把韭黄产业做强做大,建设成全省韭黄产业区,并使之成为我县的蔬菜生产的主导产业。
4.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县韭黄生产面积达到7000亩,年产韭黄8400吨,年产值为2.0亿元。韭黄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打造无公害韭黄知名品牌,有70%以上的产品通过无公害品牌包装销售。
〈三〉冰脆李
1.生产概况
冰脆李是我县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特色水果品种,其味因冰凉、清脆、回味悠长而得名。冰脆李产品畅全省各地,部分产品销往省外,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水果品种。到2005年全县冰脆李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达1.58吨。主要分布在坪上、猫洞、补郎三个乡,其中坪上乡种植面积1.2万亩,占总面积的80%,集中分布在和平、革渣、哈呼、毛栗、渔塘、大哪、岩上、小河、石板等村;猫洞乡种植面积0.2万亩,占总面积的13.33%,主要分布在月亮、吭州、佑奋、龙场等村;补郎乡种植面积503亩,占总面积的3.33%,主要分布在下坝、大笼、补郎等村。我县冰脆李生产已呈现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将成为贵州省最大的冰脆李生产基地。但冰脆李还于自产自销,无品牌包装销售的原始生产状况,又没有冷藏保鲜设施,导致产品大量集中上市,造成销售价格低,农民收入差。已成为冰脆李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2.主攻方面
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以引进和建设龙头企业为重点,采用冷藏保鲜技术为核心,实行品牌包装销售为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实施品牌战略为产业目标,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及优质丰产技术,建设标准化无公害冰脆李生产基地。并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体系,在大力拓展销售市场的同时,鼓励企业和各类生产经营组织直接参与基地建设和生产,以实施好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升级,实现跃越式发展。
3.优质区域
按照“优势区域,优先发展”的原则,根据自然生产条件的优势,我县应优先发展坪上、猫洞、补郎三个乡的冰脆李生产,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项目推进,技术支撑,龙头企业带动一系列具体措施,把普定县建设成全省最大的无公害冰脆李生产基地,并使之成为我县水果生产的支柱产业,最终达到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4.发展目标
2010年全县冰脆李种植面积稳定控制在1.8万亩左右,冰脆李产量达2.0万吨以上,建立1万亩无公害冰脆李生长基地,打造冰脆李品牌,有60%以上的产品通过品牌包装销售,力争建设冷藏保鲜设施,延长上市时,使全年均有产品上市。
〈四〉双低油菜
1.生产概况:普定县是贵州省油菜的主产区之一,可依托贵州省在育种研究、双低油菜生产、油脂加工方面具有的优势,发展双低油菜生产。到2005年底止,全县11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双低油菜:油研7号、油研8号、油研9号、油研10号4个品种,其中化处镇已推广2.02万亩推广了审定的优质。均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2005年全县夏收油菜种植面积12.20万亩,亩产95.34公斤,总产油菜籽11631万吨。其中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 6.75万亩,平均单产112.50公斤/亩,总产759.38吨,占油菜总产量的6.53%。
2.主攻方向:明确划定双低油菜生产区域,严格双低油菜种子市场准入制度,重点抓好双低油菜连片种植,加强双低油菜保优栽培技术研究和免耕油菜技术推广,实行双低油菜籽单收单贮单加工,努力推进双低油菜订单生产。扶持普定粮油加工厂,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
3.优势区域:普定县南部生产区:优先发展化处、马场、马官、城关、龙场、坪上6个乡镇;普定县西北部生产区:鸡场、猴场、补郎、猫洞4个乡镇优先发展海拔高度在1250m以下的三岔河流域地区,如杨家寨、可处、大坝、木浪、红岩等村;普定县东部生产区:优先发展白岩镇的断桥、高羊、管大、管小等村。
4.发展目标
围绕主攻方向,抓好各个环节,严格品质标准,突出连片栽培,严防插花种植,坚持效益为重,增强管理力度,提高竞争实力。
2010年,全县双低油菜面积9.7万亩,总产优质菜籽14550吨,全县80%以上实现油莱品种双低化。双低油菜籽产值2910万元以上。优质饼粕 60%以上利用率直接用作饲料,开展对优质饼粕饲料进行规模化生产,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畜禽饲养。开展对优质油脂、饼粕的深加工,大幅度提高优质油菜籽产量、产油量、毛油和饼粕利用率,提高油脂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
突出双低优质油莱生产标准化、专业化、无害化、规模化水平,加快优质油莱品种推广速度,强化资金、技术投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五〉夏秋反季节蔬菜
1.生产概况
普定县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条件和环境条件比较优越,兼具最接近广东、广西、福建等省的主要消费区域优势,发展前景很好。普定县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于2002年起步,到2005年建成生产基地2万余亩,生产蔬菜产品的3.2万吨,已有少部分销往省外。展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拥有马官镇的余官、白岩镇白旗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2万亩,种植规模大的蔬菜品种有:韭黄、番茄、白菜、早熟毛豆、大蒜、豌豆。已建成的规模有4000余亩,实行韭黄间作早熟毛豆、白菜、萝卜的蔬菜生产区和规模有3000亩的番茄生产区。
尽管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但通过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加大建设力度,普定县夏秋反季节蔬菜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主攻方向
在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条件的区域中,建立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采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蔬菜;并完成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以基地为基础,配套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构建产业带;坚持外向型发展,实现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产销一体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品牌化。以协会营销组织和省外蔬菜销售企业为依托,全面拓展市场,努力扩大外销。
3.优势区域
海拔高度1150米以下沿三岔河河谷地的杨家寨、可处、大坝、木浪、三岔、大坟等村为主体,构建早熟蔬菜产业带,喜温蔬菜为主,半耐寒、耐寒蔬菜为辅的生产区、优先发展早熟毛豆、早熟玉米、板田大蒜、豆类蔬菜;以海拔高度1150—1300米的马官、城关、龙场为主体,构建正季节蔬菜产业带,本区域为半耐寒、耐寒蔬菜和喜温蔬菜混合生产区,优先发展番茄、辣椒、茄子。以海拔高度1300米以上的白岩、猫洞、猴场大部份地区为主体,构建反季节蔬菜产业带,优先发展韭黄、萝卜、白菜、豌豆蔬菜。
4.发展目标
2010年以马官、城关、白岩为主,完成1.0万亩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县各适宜区发展3.0万亩蔬菜生产,蔬菜产量为4.8万吨,产值3.3亿元以上。番茄、韭黄、大蒜、毛豆等蔬菜力争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使蔬菜生产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中药材
1.生产概况
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多亩。种植的中药材有银杏、杜仲、半夏、金银花、何首乌等其中化处镇种植5000亩银杏、白岩、讲义村有300亩杜仲、猴场有300亩何首乌。我县中药材种植进入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阶段。
我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 300多种。同时,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达200多种。普定县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类型多样,中药材资源分布广泛、均匀,且珍稀名贵地道药材资源丰富,如:杜仲、半夏等。同时,贵州中药工业已有较好的基础,为我县中药材发展提供生产条件、种子贸源和市场支持,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2.主攻方向
以中药企业为主体,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生产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材原料为目标,主要发展天麻、杜仲、半夏等14种重点中药材品种,着力培育我县以化处银杏生产基地和白岩杜仲基地生产区为重点中药材优势产区,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加快中药材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把中药产业培育成我县新的支柱产业。
3.优势区域
重点优先发展我县化处、白岩、猫洞、补郎、猴场5个乡镇中药材种植。以我县现有银杏、杜仲、何首乌为基地、引种太子参、金银花、吴茱萸、头花蓼等中药进行示范种植。同时以神奇、百灵别药厂为依托、在猫洞、猴场等乡镇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
4.发展目标
2010年,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其中重点发展的天麻、杜仲、何首乌、半夏、太子参、金银花等品种。同时,建立规范化种植与示范基地力争有1个中药材生产基地通过国家 GAP认证,使普定县成为药材生产基地。
〈七〉茶叶
1.生产概况
普定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已成为我县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之一。2005年末,全县实有茶园面积9100余亩,茶叶产量5.60公斤。
主要分布在猫洞乡、鸡场坡乡、化处、坪上、猴场5个乡、龙场、马官、补郎有小面积种植,不成规模。千亩以上规模的茶场有:猫洞、新民茶场、猴场茶场、化处茶场。普定茶叶生产处于,规模小、品种杂、成熟不一,茶农仍然沿袭自产自销传统生产模式阶段,采用粗放的手工或大滚洞式进行茶叶加工,茶叶质量差高档次茶叶少,不能与市场对接。出现了有一流的自然生产条件,而不能生产一流的优质茶叶产品的局面。由于没有品牌支撑和进行精品包装销售、农民以散装在集贸市场销售,销售价格低,直接影响茶农的经济效益。浙江、江苏等客商以每斤几十元的价格收购当地茶叶经加工后和品牌包装后,价格上升至几百元1斤,这说明我县茶叶品位高。
我县现有“定南朵贝茶业开发中心”及“鸡场茶场”两家茶加工企业,其中:“定南朵贝茶业开发中心”建立自己的产茶基地、并投资数十万元购进行茶叶精加设备,申请注册了“定南云雾茶”商标,正在进行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茶叶产品认证,QS认证。其产品绿显亮、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清爽甘甜、叶底嫩绿且完整成朵、飘香持久、被推荐为安顺名优茶产品,展现了普定茶叶发展前景。
2.主攻方向:
以发展名优绿茶为重点,以企业带动为主体,引导扶持普定定南朵贝茶业开发中心进行市场运作。完成茶叶精品加工,提高茶叶质量,并进行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QS标志认证。进行标准化、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培育茶叶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3.优势区域
茶叶基地应建在高海拔煤山地区,我县应重点优先发展猫洞、鸡场两个乡镇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再辐射补郎、猴场、化处3个乡镇。同时应考虑环境污染和土壤中重金污染,茶叶品种应统一发展中小叶品种,使其成熟和品质一致。
4.发展目标
2010年茶叶种植面积发展1.5万左右,茶叶产量达到10万公斤,建设0.5万亩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并力争创建自己的优质茶叶品牌,使茶叶生产成为我县种植业新增长点和新兴产业。
〈八〉优质稻
1.生产概况
2005年全县优质稻面积2万余亩,占全县水稻面积10.78万亩的18.55%,示范推广优质稻良种有内香优9号、金优117、丰优香占、宜香、溪香、油粘等10余个。我县稻生产处于无基地、无规模、无组织的状况,无论数量和质量距市场对优质稻米需求甚远。可利用我省31个省优质稻米品6个部级优质稻的品种,以及尚存的部分地方常规优质稻“油粘”、“香米”、“贡米”等优质稻品种,发展普定县优质稻生产。
2.主攻方向
普定县以一季中稻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形成以种植杂交水稻为主的生产格局。普定县优质稻生的主攻方向是:在稳定发展与提高优质杂交稻品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发展优质常规籼稻(溪香米)、粳稻(安梗4号)、糯稻(黑糯米)和局部开发地方名特稻米品种(本地红米、小红米)。
3.优势区域
优质杂交水稻生产区:按照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能提供较多商品稻谷与优质稻开发前景良好的条件。优先发展马场、马官、化处3个乡镇以及低海拔地带杨家寨,可处、大坝、木浪等村,优质籼稻、粳稻生产区;优先发展马场、龙场的大窑、小窑一带和白岩镇讲义、魏旗、一棵树、李后、打油一带。建立马场、马官、化处优质杂交稻生产基地和白岩优质籼稻生产基地常规,带动全省优质稻产业发展。
4.发展目标
2010年,全县优质稻计划扩大到6.0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55.66%,单产450—500公斤。
〈九〉优质肉牛
1.生产概况
2005年普定县存栏牛已发展到4.39万头,出栏肉牛0.82万头,牛肉产量1093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7.19%。
2005年底普定县已建成龙场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实施了100万元科技扶贫资金优质肉牛养殖项目,拥有肉牛存栏数7180头,能繁母牛3857头,2006年将继续实施100万元科技扶贫资金优质肉牛养殖基地项目,已成为我县优质肉牛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全县肉牛养殖的发展。
普定县具有猴场丛阴山、白岩火石坡、马官三间房、坪上硝洞4个畜产品交易市场,肉牛远销广东、广西等地。普定县可依托安顺“牛来香”知名品牌和畜产品交易市场,整合有利资源发展肉牛产业。但普定县养牛长期处于传统饲养,个体小,生长周期长,在牛的繁育改良和商品化生产方面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外规模化集约生产相比,我县肉牛在“质”和“量”;在环境、饲料、兽药、防疫、检测、产品加工技术、物流、保鲜、包装等多种环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卫生质量监管、环保标准方面,均低于发达地区,制约我县肉牛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2.主攻方向
为适应畜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牛肉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普定应在加强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引进国外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等良种肉牛,采用冻配、本交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优化牛群结构,提高肉牛出栏率和个体生产性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牛肉品质和产肉量,实现优势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依托安顺牛来香品牌,增强我县优质肉牛产品市场竞争力。
3.优势区域
根据我县地域和资源优势,普定县优先发展龙场优质肉牛养殖基地为依托,辐射带动猫洞、补郎、猴场、坪上、鸡场坡6个乡镇肉牛养殖,形成普定县优质肉牛养殖产业区、龙场乡以项目为载体,在2007年将新增能繁母牛500头,种草2750亩,成为我县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带动全县适宜区域发展肉牛养殖。
4.发展目标
按“优势区域、优先发展”的战略,到2010年全县在龙场肉牛养殖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项目推进、产业带动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使全县牛存栏数12.00万头,牛出栏数2.26万头,牛肉产量3653.67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1.62%,人均年占有量8.13公斤,比2005年提高60%以上,努力将普定县建成具有竞争实力的肉牛产业基地。
〈十〉三元杂交猪
1.生产概况
普定县在2005年低,生猪存栏数为15.55万头,出栏数为13.85万头,猪肉产量1.30万吨,人均占有猪肉量30.53公斤,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普定县已建成青山茂源养殖场、坪上昌伟养殖场、马官荷 包养殖场、猫洞柯托养殖、有存栏能繁母猪800头。全县拥有1万头二元杂交母猪,已推广13万头左右的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通过“135”工程的实施,已建改猪舍114个,建舍面积1.71万平方米,引进二元杂交母猪750头,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养猪业的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但由于没有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肉类品牌的支撑、产销保障服务体系尚未建全,生猪市场价格的变动大,已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县生猪产业的发展。
2.主攻方向
全县建32个二元杂交母猪专业村,以增加二元母猪数量,建立稳定的三元杂交猪繁殖基地,实现自繁、自养。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小区规模养殖技术,提高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出栏率。
3.优势区域:
普定县优质肉猪的优势区域在城关镇、马官镇、化处镇、马场镇、龙场乡共5个乡镇,该区域是我县主要产粮区,经济发展、农民文化素质较高,适宜于发展优质肉猪生产,可建设成我县优质肉猪产业区,进一步推动全县养猪产业的发展。
4.发展目标:2010年 县生猪存栏数为12.37万头,生猪出栏数16.36万头,猪肉产量达2.35万吨,猪肉人均占有量52.30公斤。其中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占50%以上。
〈十一〉优质肉鸡
1.生产概况:2005年普定家禽有800562只,禽肉产量1093吨万,比重为7%以上。目前,普定县有5个养鸡场,饲养肉鸡和蛋鸡28000只左右。其中马官村陆谷养鸡场饲养蛋鸡1万余只,城关镇3个养鸡场饲养肉鸡1万余只,白岩镇农科所养鸡场饲养蛋鸡8000只左右。全县饲养100只以上的养鸡专业户有400多家。我县养鸡业正朝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贵州有着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以黔东南小香鸡、赤水竹乡鸡等为代表的贵州优良地方家禽品种因其风味独特、品质上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我县可引进南小香鸡、赤水竹乡鸡试养,结合林下种草规模化放牧散养生产优质肉鸡的新技术获得成功,改变了传统规模化养鸡全靠精饲料饲养的生产方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我县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养鸡提供了技术支撑。
2.主攻方向
引进黔东南小香鸡、赤水竹乡鸡、绍兴麻鸭等优良地方品种为主要发展鸡种,建立保种和扩繁生产的原种场。充分利用我县退耕草地和林下草地的牧草资源,推广林下种草放牧散养生产优质肉鸡的生态养殖模式和无公害贵州草地优质鸡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无公害优质肉鸡。
3.优势区域
目前,在我县退耕还林和林下草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猫洞、补郎、坪上、猴场、鸡场五个乡镇,优先发展林下养鸡,而城关、马官、化处、马场、白岩、龙场6个乡镇采采取引导扶持养鸡专业,实行规模化,精饲料饲养。
4.发展目
2010年,全县家禽数168.46万只,禽肉产量为0.23万吨,建立5个优质肉鸡林下养殖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优质肉鸡生产基地。年出栏草地优质鸡10万只左右,产出栏绍兴麻鸭50万只左右。
四、主要措施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推进,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要以增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面向产业的整体开发,把我县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培育成产加销紧密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有强大科技支撑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竞争能力。为此,要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区域,在政策、科技和投入上实行重点支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进步,培育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一)实施科技先导战略,着力提高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1.加强良种引种试验示范,提高优势农产品的良种率,把新品种推广利用和优势产区发展壮大作为先导措施。我县优质蕃茄生产、优质肉牛、优质肉猪、优质稻应建立引种试验示范中心。并根据需要建设原种扩繁场,提高良种供给能力,较大幅度提高优势产区的良种履盖率。
2.根据市场变化和生产需求,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一是针对不同产品和产区,组装配套和推广成套农业实用技术,技术起点要符合规划区的实际,在我县主要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以确保无公害产品的生产。二是以协会为主体,形成农业部门、乡镇农技站、协会三位一体的推广体系,直接与农户挂钩,服务于农民,从而加大推广力度和推广效果。三是以培育农村专业户为重点,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技术培训应与田间实际操作培训结合起,改变以往课堂式教学,做到培训一项,农民掌握一项,应用一项的效果。
(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1.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在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优势产区,按照标准化、无公害化要求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集中扶持建设一批实行标准,通过配套完善基地生产性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无公害和绿色生产,发展“订单农业”,使之成为名牌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2.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针对我县农产品整体加工程度低、规模小、技术层次低、加工装备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弱等突出问题。重点扶持引导茶叶、双低油菜、优质稻产品加工企业,首选解产品加工和销售问题,通过引进或联营的方式、培育肉类加工业企业,解优势肉鸡、肉猪、肉牛的产品加工。例如我市牛来香牛肉加工企业具有品牌和市场,龙场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可以同它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以带动我县肉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扶持壮大优势产区市场经营主体。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植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县蕃茄、韭黄的生产应重点引导,扶持余官蕃茄生产协会和白岩韭黄生产协会,使成为拥有市场、品牌的经营主体,以带我蕃茄、韭黄发成支柱产业。优质稻、双低油菜生产加工应重点扶持普定县粮油加工厂,利用其设备、市场网络打造知名品牌,拉动优质稻和双低油菜的发展。茶叶生产重点扶持普定定南朵贝茶叶开发中心,使其走向品牌化、标准化生产。以此壮我县茶叶生产规模。建立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为市场营销主体,农民为生产主体、生产基地为保障的新开放型生产模式,改变传统自产自销封闭式模式。
(三)加强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建设,创建区域农业品牌
1.积极推行生产、加工全程标准化管理,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快制订和完善优势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技术规程、产地环境标准、农产品加工、贮运、包装质量标准,形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配套,与国际标准相接轨,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并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广,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适应城市市场准入的要求。建立完善优势产区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体系和重大疫情快速应急机制,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控制工程,建设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疫病诊断、防制等设施,有计划、分区域控制动植物疫病,提高对危险疫病虫害的防范和控制能力。加强优势产区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结合生态省建设,积极开展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加强农业污染源的治理,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实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改善产地生产环境,特别是在畜禽产区重点实施畜禽生态养殖示范工程,建设一批规模生态养殖小区,实行无害化、标准化清洁生产,实现优势产区无公害农产品全覆盖。要以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为依托,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和保护力度,广泛推行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制度,积极引导优势产区实行大联合,培育大优势,打造大品牌。
2.加快完善优势产区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根据各地自身基础和条件,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在优势产区进步农产品质检中心(站),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搞活优势农产品的市场流通
1.进一步健全优势产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立原产地批发市场,完善市场交易、检测检验、产品贮运、配送和信息服务等配套设施和功能,搭建农产品市场营销新平台,在优势农产品的重点产区,培植农产品代理商队伍和营销公司,放手发展各类运销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
2.加快优势产区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采集、处理、发布三大平台,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扶持优势产区优先建立网络信息服务体系,以整合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和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逐步建立延伸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基地农户的信息网络。提高有关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对科技、市场购销、价格等方面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高准确性和权威性,及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
(五)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政策扶持,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县已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资金扶持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政策,营造了有利于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政策环境。下一步首先加强龙头加工企业引进扶持力度,积极引进有品牌、有市场、有技术、有资金的企业进入普定,实行企业+农户+基地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在税收、贷款、用地等方面加工大倾斜力度。整体推进产业发展,其次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投资,积极引导各部门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调整投资结构,集中必要的资金,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良种繁育、质量检测、市场信息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套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性项目等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聚。农业部门现有的各项农业投资,要加强整合,调整资金投向,集中扶持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重点项目建设。
(六)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合力推动优势农产品的发展
各级领导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整体出发,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按制定的总体发展规划、服从于大局,组织发展当地优势农产品,切忌盲目上马或等待观看、应更新观念、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我县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资料来源:普定在线网
转载时间:2013年08月16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