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上游连接农业生产者,下游连接城市居民百姓,是关系到国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领域,必须加快发展。从当前发展趋势看,今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将围绕批发市场改造、产销对接、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公益性投入及法制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批发市场将加快设施改造和功能提升。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批发市场在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今后,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改造、电子结算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将会加快,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与上下游主体的对接将会愈加密切,效率不断提高。
第二,连锁超市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连锁超市已经成为大城市居民购物的主要场所,鲜活农产品是超市吸引消费者的主要促销产品,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蔬菜新鲜、安全和低价的要求,超市有动力开展农超对接和主动进行供应链管理。目前农超对接主要以大城市为主,预计今后几年将在中等城市展开,份额也将会有所上升,并形成稳定的超市鲜活食品供应链。超市要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必须加强源头管理,重要的是与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具有利益链接机制的对接关系。(浏览全文)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表示,互联网科技企业这些年对农村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未来互联网科技企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消费特点,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以更好地在农村地区发展。
吕建军同时也表达自己的一些担心。吕建军表示,面对大电商平台、互联网科技企业时,农民的谈判能力很弱,很容易导致农民利益受损。对此要做好预防,保持警惕。
此外,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让大家买到了比以前更丰富的农产品,但问题是,目前人们都想把农产品卖到别的地方去,比如四川的大白菜想卖到云南,云南的大白菜想卖到四川;这个县的菜想卖到邻县,邻县的菜想卖到这个县。想卖到外地,就需要做到价格低、质量好,这样可能就需要靠一些补贴等。从总量上来看,地域农产品需求和供给基本是稳定的,本地的需求和供给基本保持平衡,而外地产品突然大量进来以后,会对当地农业造成挺大的冲击,可能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不均衡,给地域农业生产造成伤害。
因此,吕建军认为,互联网科技企业进入农业时,要尽量避免过度、无序的竞争,以免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浏览全文)
由于我国传统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渠道单一、模式低效,形成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格局,致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难以满足上游农户和下游消费者的双重需求。“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多渠道发展迅速,如何深入探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多渠道策略备受瞩目。
01、生鲜农产品线下流通渠道
“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渠道呈现多样化,线下流通渠道得到改善,形成了一个相互交织的多渠道网络——“互联网+”生鲜农产品线下流通渠道,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互联网+”生鲜农产品线下流通渠道,有效融合了生鲜电商平台的信息、资源和能力。
(1)生鲜农产品线下流通渠道流程在生鲜农产品线下流通渠道中,消费者到实体店询比价、选购生鲜农产品,使用现金或者银行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选择自提货或者实体店配送方式,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实体店的库存信息都会通过实体店传输至生鲜电商平台,虚拟农场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基地等生产单元通过生鲜电商平台实时共享消费信息、库存信息。(浏览全文)
促进高新技术深度融入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增强高新技术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深度融合,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绿色物流,有助于提升鲜活农产品产业链的开放、协同、智慧水平,推动鲜活农产品流通变革。借助云配送平台优化配置鲜活农产品资源池中的各种资源,建立农产品物流资源库,构建鲜活农产品市场预测体制机制,实现对鲜活农产品流通数据的搜集、加工与分析,并由云配送平台对各流通方案进行实施监控、分析与决策,从而提高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将鲜活农产品产业链转化为可循环的整体系统,实现对鲜活农产品的监控管理、信息共享,借助鲜活农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及时查明问题产生的根源,增强用户的服务体验度。推进构建鲜活农产品综合信息平台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高效运转需要利用各生产要素,建立鲜活农产品综合信息平台,发挥平台销售渠道广、分销渠道扁平化优势,汇聚知识并为相关合作主体(浏览全文)
补短板工程政策。加强冷链物流建设。一是完善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设施配套建设,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零售过程中,30%物流量采用标准化周转箱共用体系。推进鲜活农产品产区冷链集散加工中心建设并支持企业农产品流通与物流模式创新建设。二是推进城市冷链设施配套建设,强化生鲜农产品产地集散加工中心建设,促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区域内重点生鲜品类及其主要运用场景物流规范指引。三是推进冷链设施配套建设网络,应将物流设施用地纳入强制性规划范围,以满足人民群众民生需求。四是财政资金引领社会资金,在城郊建立一些公益性质的低温物流园区,以便生鲜零售企业的物流运作,从而降低生鲜商品的零售价格。强化产地生鲜农产品集散加工中心建设。根据农业商品化生产的规模、商品流量流向、地理交通条件、市场辐射范围等,在农产品主产区试点建立区域性农产品集散服务中心。除提供农产品集散配送功能外,还应提供仓储、检验检测、分级、分拣、包装(浏览全文)
建立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可靠信任关系是生鲜农产品流通稳定、高效运转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超市应当与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行中相互信赖, 联手发挥成本优势, 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我国多数超市与生鲜农产品供应商还未建立互相信任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超市没有对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比如生鲜农产品要进入超市, 供应商就要交付高额的场地费、柜台费、无偿赞助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在节假日甚至是非节假日频繁要求供应商提供特价商品,超市经常延期付款,超市为了以低价吸引顾客对供应商不断的压价, 使供应商不但牺牲了很多利润, 也丧失了对超市的合作信赖感。与此同时, 由于超市对供应商的控制力度的薄弱, 也经常出现供应商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而违背合约, 使超市造成损失。这种不稳定的供应链致使(浏览全文)
本文从供应链视角研究了公司与农户供应链联盟时,强势的公司与处于弱势的农户之间的供应链整合对质量绩效影响的效果,以及公司信任农户、公司对农户的不同类型关系承诺与公司与农户供应链整合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流程协调对质量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规范性关系承诺相比于信任,其对流程协调的影响作用显得更大些。实证结果对农业企业管理者增强与农户的整合水平及提升质量绩效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对于订单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研究结论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如下启示: (1) 重视农产品供应链中公司与农户的流程协调,有利于公司实时监控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从而提升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 在进行流程整合时要重点培育与农户之间的规范性承诺,它是提升公司与农户供应链整合水平的关键因素,其次培育与农户之间的信任。因此,公司除了力争做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之外,更需在处理问题时主动地站在农户角度考虑,顾及农户利益而(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