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助力中国农产品产地预冷破冰前行
产地预冷是我国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中的最大短板。我国农业发展的特殊性、农产品市场各级主体对产地预冷的认知不足、产地预冷初始投资成本高、产地预冷工艺与技术设备发展不成熟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产地预冷发展。建立完善的产地预冷体系,提供专业的预冷技术服务支持,推广产地快速预冷设备应用,是当前我国发展农产品全程冷链的重要课题。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进而降低农产品损耗率、延长存储时间,保障果蔬以最佳品质送达中国千家万户的餐桌,已成为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在国家、各地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产品仓储、运输、末端配送等环节的冷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作为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的“产地预冷”,其发展却不尽人意。产地预冷的缺失,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高损耗的最主要原因。
松下集团(以下简称“松下”)拥有覆盖农产品冷链全流程的冷链解决方案和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切实解决农产品产地预冷、运输、加工、销售、配送环节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损耗问题;在产地快速预冷方面,更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服务商。早在2014年,松下便着手在中国推广产地预冷,普及农产品生产及经营企业对产地预冷的认知;将日本先进技术及工艺全面引入国内;结合国内农产品需求特征,研发并推广符合国内需求的共享移动预冷系统,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以融资租赁的形式开展业务,让小型农产品公司、农户都能以低成本实现产地预冷;得到了各地政府和农产品行业企业的高度认可。对此,我们采访了全国产地预冷专家、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孙兵,请他分析总结了中国产地预冷发展情况,分享了松下先进的产地快速预冷解决方案,并对中国产地预冷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孙兵
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农产品采收后、贮藏运输前必须尽快除去产品所带的田间热,将其温度降低到适宜的低温。这样,在供应链的中后端,只需要较低的冷却能力和一般的隔热措施就可达到减缓农产品呼吸、保持新鲜度和品质的目的,产地预冷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记者:在您看来,产地预冷在农产品冷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发展农产品产地预冷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孙兵: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中,产地预冷是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被称为“最先一公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损耗率达30%,甚至更高,而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损耗率均控制在5%以内,美国为1%~2%。如此巨大的差距,最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冷链物流基础薄弱,特别是产地预冷发展迟缓。
农产品产地预冷,是指蔬菜、水果等易腐农产品在采收后从始温度(20℃~30℃左右)将其迅速降低到规定温度的作业过程。采摘之前的农产品具有体内呼吸循环系统,采摘之后发热气体就会残留在农产品体内,在流通过程中,气体将会导致农产品温度升高,造成内部品质损坏,所以农产品采收后、贮藏运输前必须尽快除去产品所带的田间热,将其温度降低到适宜的低温。这样,在供应链的中后端,只需要较低的冷却能力和一般的隔热措施就可达到减缓农产品呼吸、保持新鲜度和品质的目的,产地预冷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过,当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不进行预冷,直接采用棉被加冰瓶进行运输;农产品采用普通冷藏库预冷,预冷速度及效果不理想。加上我国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时间长,一般为3~5天,而发达国家不到24小时,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流通损耗率巨大。
记者: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地预冷的发展情况如何?发达国家有哪些先进经验可借鉴?
孙兵:产地预冷是我国农产品全程冷链中最为薄弱的一环。2010年国家开始重视冷链物流,但并没有太注重产地预冷发展,近年来国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探索也在逐步推进。自2016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对产地预冷发展有所阐述。2019年4月18日,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中央财政对确定支持的省(区、市)给予每省(区、市)两亿元的资金支持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对产地预冷实施补贴。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对其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目前,产地预冷系统在我国逐步推广,贵州、新疆、甘肃、山西、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辽宁、天津等多个省市都在尝试产地预冷并加快推进。例如,贵州从2019年底开始建设全国第一个省级共享式产地预冷服务中心,今年5月前已经部分投入使用,效果非常好;真空预冷基本已经成为了云南各大蔬菜基地的标配;天津已经将产地预冷写入2018~2025年冷链标准化作业要求中。
农产品产地预冷已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农产品全程冷链的最重要的一环,这方面他们有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如农产品市场全程冷链前移的理念和措施。
日本已经形成产地预冷标准化作业要求,并已经执行了几十年。农协在日本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农协的大力推动下,农业及相关冷链基础设施可享受到大比例的政府补贴,产地预冷、冷链物流等标准化得以不断完善。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以及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物流技术的优势,担当了农产品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产地中介。如今,日本已普遍采用鲜活农产品从预冷、整理、储藏、冷冻、运输等规范配套的流通方式,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
美国则把农产品产地预冷和批发市场的建设结合起来。美国的批发市场主要由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场组成,其中农场主批发市场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大批量农产品交易一般都在产地进行。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比如果蔬的物流环节为: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冷藏车运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这种做法已成业内共识并已形成了标准和法规。
记者:我国发展产地预冷的难点有哪些?您对考虑投资建设产地预冷项目的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企业有哪些建议?
孙兵: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与日本较为相似,属于“蚂蚁经济”,每个农户只种植少数品种的农产品,生产规模也很小。而产地预冷设施初始投资比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根本无法承担。
我国在推进产地预冷的过程中也走了很多弯路,例如政府投资在田间地头兴建冷库,这些冷库每年只用一个季节中的几天,其余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太低;缺乏专业人员维护,保护不到位,损坏率极高;预冷速度及手段落后,时间长、去田间热效果不理想;使用维护成本极高,农户使用意愿不高。这些造成产地预冷无法真正落地,农户、冷链物流企业运营商及最终用户都没有享受到产地预冷带来的各种益处。
此外,每种农产品都有自己的特性,预冷工艺十分重要,必须要精准测出农产品特性,在最合理的时间内把农产品温度降到最合理的区间,而国内具有专业预冷工艺服务的公司寥寥无几。
建议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企业在做产地预冷项目投资和规划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几个方面:第一,要根据农产品特性选择适用、高效、经济的预冷工艺。第二,选对服务商,综合考虑服务商的预冷方案设计能力、设备性能及预冷工艺、网点布局、服务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商。第三,就是充分考虑基础配套设施,现场水电、场地大小、交通情况等,例如预冷设备过大,道路条件无法满足,场地难以容纳,最终会导致方案难以顺利实施,或产生不必要的成本。第四,充分考虑现场动线设计,如在蔬菜加工基地,往往就会存在多种作业环节,动线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整体作业效率。
记者:针对当前中国农产品产地预冷需求,松下有哪些先进的产地预冷解决方案?
孙兵:综合分析国内产地预冷需求及面临的现状后,松下将日本几十年的预冷技术全面导入国内,不仅可根据客户需要研发、定制设备,还推出了移动共享设备服务,涵盖了产地预冷、冻结、加工装备体系,可广泛应用于果蔬、肉类、水产品等预冷、催熟及冻结冷藏等工艺,可根据需要实现多温度调节(温度范围+25℃~-65℃),满足不同货物的降温要求,有效去除田间热;而且为农产品直采端提供各种农产品预冷工艺指导和现场服务;此外,还提供预冷设备融资租赁服务,进行设备托管,解决农户难以承担的一次性投资巨大的问题。
松下的农产品产地快速预冷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压差预冷。广泛适用于果蔬类农产品;根据预冷需求可以车载移动,并与冷藏库、批发市场、超市便利店等不同场所的多个冷库配套,利用率高;集成了“预冷+冷藏+运输”功能,可在田间地头完成农产品快速预冷;同时对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进行控制,可对农产品进行相应的预冷。
2.真空预冷。尤其适用于叶菜类农产品,冷却均匀;冷却速度快,仅需20~45分钟;撬块式真空预冷箱移动性好;可作为共享设备,利用率高;大型蔬菜基地可设立集中预冷中心,可按照加工量对应设计、处理能力高、效率高。
3.冰水预冷。主要适用于根茎类农产品及果肉类农产品。
4.移动速冻。主要针对水产品及冰瓶。
记者:松下全方位产地快速预冷解决方案有哪些运营优势?
孙兵:松下快速预冷的优势非常明显,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预冷速度快,效率高。在0.5~2小时内就可以将田间热排除,设备满负荷工作时间短、效率高,降温时间快,建筑围护结构散热时间短。
预冷效果好,果蔬的干耗少,失重低,能够极大程度保持农产品口味,提升品质,颜色均匀,延长农产品货期,扩大销售半径,增加农民收入。以贵州省纳雍樱桃为例,纳雍樱桃椭园形、果肉厚,果皮薄,其可溶性固形物为15.75%,可溶性糖为11.88%,维生素C含量高达22.578mg/100g,是难得的樱桃佳品,但以前纳雍樱桃的保存非常困难,保存期仅为2天,销售区域仅为贵州省,经过松下压差预冷后的纳雍樱桃保存期延长了一倍,销售半径扩展到了2000公里以外的北京,流通损耗率几乎为0。
移动共享式服务,设备的利用率更高,经济适用。例如,5~11月份,新疆的小白杏、樱桃、桃子、李子、杏子、苹果、葡萄、香梨相继进入成熟采摘期,松下的移动共享预冷设备在新疆根据各地预冷时间和需求量不同进行合理调配使用。
经快速预冷后的农产品,后续冷藏、运输所需的冷量很小,制冷设备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例如,我国农产品大多采用“冰瓶+棉被车”方式来运输:每个冰瓶1.5~2元,每箱2个冰瓶,以13尺车为例,每车装270箱计算,仅以每车每年工作200次计算,一辆车一年仅冰瓶的费用就需要近22万元;每个冰瓶0.5kg,每车增加运输重量270kg,全年增加运输费用3.24万元。此外,由于冰瓶温度低,表面会结露污染果蔬,仅此项导致的果蔬损耗率就高达5%。而采用松下的“快速预冷+保温车运输”方式的优势是:农产品无污染,损耗小,运输中无额外费用,不增加额外运输重量。
记者:我国发展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未来还应加强哪些方面工作?松下将如何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孙兵:加快我国农产品产地预冷发展,应当调动政府、企业、农户等各方力量,从政策引导、观念提升、设备提供、服务支持及供应链解决方案等方面共同发力。
松下集团的中国事业始于1978年,当时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邀请集团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为中国的现代化作贡献。经过近十年的技术合作,1987年松下集团在华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之后事业迅猛发展,至今在华拥有约78家法人,约6万名员工,事业涵盖家电、住宅、冷链、零部件、汽车电子、互联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2019年是百年松下的全新起点,当年4月成立了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松下中国东北亚公司,致力于“健康养老”与“生鲜食品供应链”事业。未来,松下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助力中国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发展:
一是持续推动农户、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销售末端等对产地预冷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性。
二是做好预冷工艺指导,并持续提升预冷工艺。由于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产区,甚至不同种植基地的农产品的特性都会有所差异,而预冷工艺、预冷方案的最终制定都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精准掌握农产品特性的基础之上,松下虽然已经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但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提升这方面能力。
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分级标准化。我国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农产品分级体系,其实除了大家熟知的大小这一标准之外,农产品的成熟度、采摘时间、糖度等特性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影响消费体验。随着消费升级,根据国内农产品特性推动制定适合国内农产品的分级标准变得十分重要。
四是推动农产品产地包装标准化。现有农产品包装普遍采用保温箱+塑料袋或报纸,聚苯泡沫保温箱不可降解,不能回收利用。我国蔬菜年产量约7亿吨,平均每年约需200亿个聚苯泡沫箱,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危害。纸箱可降解,可回收,安全且环保。随着快速预冷的普及,松下将大力推行带孔纸箱包装方式,农产品在产地直接装箱,中途无需倒箱,损耗低;纸箱直接带有产品信息,可追溯。
五是打造农产品供应链,让农产品保鲜保质保丰产保丰收,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做到全产业链服务,从产销对接上真正落实中央倡导的消费扶贫工作。
总的来说,产地预冷只是松下全程冷链服务的一部分,但是松下冷机(大连)有限公司就此打造的是全产业链服务:如果有好的产品而保质保鲜难,如果有好农产品正在面临保质保鲜难困扰,松下可以提供全方位冷链解决方案,如果有好的农产品正在面临销售困境,松下可以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全面提供全程冷链及产销对接服务。
上一篇:日本果蔬的流通形态给我们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