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的意见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青政发[2004]83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定》(青发〔2004〕5号)精神,现就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平台,逐步建立畅通高效、安全卫生、交易先进、城乡互动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力争到2007年,在全市建立起以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各类农贸市场、连锁超市、中介流通组织为补充,以现代交易、信息、检测等为支撑的农产品市场流通平台,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年均递增15%,交易总额达到200亿元以上。
二、突出重点,构建五大平台
(一)建立农产品产地批发平台。市里重点抓好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崂山枯桃花卉市场等10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培育,扶持其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城阳农产品综合展示交易中心建设,争取明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在城阳规划、培育1处集棉花、棉纱物流与交易一体的专业市场。各区市也要结合实际,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详见附件)。同时,加快农村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发展。五市三区要以市区驻地和中心城镇为重点,搞好农产品市场的配置。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通过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方式改造传统的农村流通业。大力支持各种中介组织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组建农产品购销集团,提高农产品流通队伍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
(二)建立农产品销地平台。一是抓好青岛市粮油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和青岛市果品批发市场的扩建。粮油批发市场在原有6000平方米的基础上,再扩建2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使之成为区域性粮油交易集散中心。果品批发市场再扩建4万平方米,真正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销地果品集散中心。二是加快市区农贸市场发展。按照每2万人设置1处农贸市场的标准,稳步推进市区农贸市场配置。到2007年,在市区新建20处农贸市场,扩大市区农贸市场覆盖面。同时,加快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每年新建或改造8—10处标准化农贸市场,逐步提高农贸市场建设档次。三是加快生鲜超市建设。在市区规划建设11处2000-5000平方米的中型超市。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
(三)健全完善城乡农产品质量监测平台。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进一步发展完善“菜篮子”、“米袋子”质量监测网络。要立足市内市场,面向郊区五市,逐步拓展监测范围和监测领域,突出食品类等检测重点,搞好检测“关口”前移,提高农产品检测覆盖率。要建立农产品质量源头检测体系,加快入市免检步伐。
(四)进一步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以市农村经济信息网为依托,引导农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展“网上交易”,开辟新的“绿色通道”。同时,建立批发市场之间的信息互通制度。市属重点批发市场要与省内外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及时了解当前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以及产销趋势,搞好对我市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指导。城乡各批发市场之间要建立内部信息互通机制,实行价格定期发布制度和重要信息反馈制度,具备条件的要建立信息大屏幕和电子触摸屏,做到市场信息“一点通”。
(五)建好农产品“绿色通道”平台。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管理费、卫生费、交易费的征收比重,减免鲜活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过路、过桥费,降低农产品流通交易成本。要搞好“青岛市菜篮子工程配送车”标识和“青岛市菜篮子绿色通道专用卡”发放工作,不断畅通农产品进城的“绿色通道”。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市里将建立农产品流通平台建设联席会制度,由分管市长牵头,经贸、工商、农业、土地、规划、财政、国税、地税、交通、公安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农产品流通平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把农产品流通平台建设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落实单位,搞好考核评比。市经贸委要定期组织检查指导,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加快市场建设步伐。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和区市财政从2005年起,按1∶1的比例连续从三年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每年拿出一定额度资金用于重点农产品市场建设贷款贴息。对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要作为非经营性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范围予以支持。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外商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参与农产品市场建设,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建设规模和档次水平。
附件:
五市三区重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目录
即墨市,培育3处市场。一是抓好移风蔬菜批发市场的培育,配套建设2—3个恒温库,增加食品安全检测设施设备,完善市场的功能。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二是进一步完善七级生猪批发市场功能,扩大交易规模,提高上市量,增强辐射力,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三是抓好店集生猪批发市场的培育。重点增加检验检测设施,改善交易条件,扩大交易量。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
平度市,新建1处市场,扩建2处市场,培育2处市场。一是抓好城西瓜果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到2007年,使其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产地瓜果批发市场。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二是抓好何家店花生批发市场扩建。2003年完成二期工程水、电、路、通讯、信息服务和产品展示厅的建设;同时抓好花生深加工项目引进,由初级交易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加出口创汇能力,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油料集散地之一。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三是抓好南村蔬菜批发市场的硬件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未来三年内硬化地面10万平方米,扩大市场占地200亩,总规模达到500亩;新建5000吨冷库、30000平方米拍卖交易厅各一座;增加结算微机和检测设备100台,年交易量达到40亿公斤,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30%左右。四是抓好大水泊生猪和明村西瓜批发市场的培育。到2007年,各市场交易额达到亿元以上。
胶州市,新建1处市场,扩建1处市场,培育3处市场。一是加快胶州湾海产品批发市场建设,2003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同时,要着力抓好招商工作,到2007年将其培育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二是抓好于家辣椒城和丁家庄蔬菜批发市场的扩建。于家辣椒城,扩建加工贸易区,配套冷风库,使其形成贸工农一体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进一步带动当地辣椒种植业发展。丁家庄蔬菜批发市场扩建交易大棚5000平方米。同时,配套冷风库。三是抓好沙梁蔬菜、西门油料、庸生花卉批发市场的培育。其中沙梁蔬菜批发市场要发展成为以土豆交易为主、辐射周边的专业批发市场。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胶南市,新建3处市场,培育2处市场。一是河岔蔬菜、泊里果品、积米崖水产等专业批发市场2003年内建成开业。其中,到2007年,将积米崖水产批发市场培育成为辐射苏北和鲁东的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二是培育发展曹汶、城南等2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莱西市,新建3处市场,扩建1处市场。一是开工建设马连庄果品、草泊草莓、蔡家庄花生批发市场。到2007年,将其培育成为交易额过亿元市场。各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二是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2003年完成无公害检测、电子结算综合楼和2处交易大棚的建设,硬化地面12万平方米,提高市场档次,完善市场功能,使其成为以香菜、生姜交易为主的区域性蔬菜批发市场。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城阳区,扩建2处市场,培育2处市场。一是城阳蔬菜批发市场二期工程10万平方米交易厅(棚)2004年10月底前开业,并在水产品交易中推行拍卖制试点。到2007年,市场交易额达到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使其尽快成为集物流、信息流、商流、配送、仓储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外向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名优农产品综合展示交易中心。二是整合本区水产品市场资源,重点抓好上马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新建交易大棚5000平方米,改善市场经营条件,增强市场吸纳力。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三是抓好郝家营果蔬批发市场的培育,重点抓好招商工作,使其尽快运营。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四是抓紧规划、培育一处集棉花、棉纱物流与交易一体的专业市场。
崂山区,新建1处市场,培育1处市场。一是规划建设崂山(北宅北头村)土特产品市场,2004年上半年建成开业,并使其成为集交易、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专业特色市场。二是抓好枯桃花卉市场的培育和周边经营网点的规划建设,使其成为集花卉种、养、加、销为一体的大型基地市场。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黄岛区,规划建设1处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针对未来城区人口逐渐增多的实际,在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一处批零兼营的农产品综合市场,适应本区消费需求。
资料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
转载时间:2013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