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农产品流通规划文库
北京秦藤物流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物流政策与规划文库 物流研究书库 物流研究文库
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2009)
关于印发《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2009)》的通知 
 
各市农业局、计委、财政局、渔业局、畜牧局:
 
为加快我省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推动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结合我省实际,我们组织编制了《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2009)》。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规划》印发你们,请按照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2009)
 
山东省农业厅 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二〇〇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附件
 
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4年-2009年)
 
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着眼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要使我省农业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就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通过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引导优势农产品生产向最适宜地区集中,尽快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区),尽快促进全省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为此,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是:从应对入世和促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质取胜,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政策倾斜,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产业带(区),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力争在较短时期显著提高我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值高效农产品生产。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产业基础,突出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和品牌。三是坚持规模化发展,实行资源整合与产业整体开发相结合,努力提高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四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资源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总体设想
 
(一)确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依据。一是农业部确定的11种优势农产品中涉及我省的6种农产品,包括专用小麦、专用玉米、棉花、苹果、牛羊肉、水产品。二是我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出口潜力较大的农产品。包括蔬菜、花生、禽肉、生猪等。三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我省有发展潜力的奶牛等。
 
(二)确定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一是资源条件好。自然生态条件为该种农产品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具有生产传统和技术条件。二是生产规模大。能够集中连片生产,农产品商品率较高,区域内商品总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三是市场区位优。市场目标明确,流通渠道畅通,运销便捷,对产业发展带动力强。四是产业化基础强。科研、生产、加工、技术、市场等方面基础条件较好,有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备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基础。五是环境质量佳。具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建设目标。按照上述依据,拟将专用小麦、专用玉米、棉花、花生、苹果、蔬菜、肉牛肉羊、肉禽、生猪、奶牛、水产品11类农产品作为我省的优势农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培育。力争经过5-10年努力,以11类优势农产品为核心,在我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八大优势产业带(区)。即:中西部平原优质粮棉产区;鲁东及鲁中南优质花生产区;鲁东南及鲁北优质蔬菜产区;胶东半岛及泰沂山区优质果品产区;沿黄及鲁东南优质畜产品产业带;鲁东鲁西优质禽产品生产加工区;沿海海珍品养殖及优质水产品产业带;胶济及京沪沿线优质农产品出口加工产业带。
 
三、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及发展重点
 
(一)专用小麦
 
优势区域布局:我省是全国冬小麦主要产区,常年种植面积5000万亩左右,专用小麦种植面积2000多万亩,是我国专用小麦的最适宜区。规划菏泽、济宁、泰安、潍坊等14个市的49个县作为我省专用小麦优势区域。
 
主攻方向:按照“抓强筋、带中筋”的思路,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积极争取出口。实行统一提供优质专用品种,推广保优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产销衔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专用小麦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到规划期末专用小麦面积发展到3000万亩。
 
(二)专用玉米
 
优势区域布局:玉米是我省第二大作物,加工转化增值率高,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饲料资源,随着畜牧业、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专用玉米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在区域布局上,西部地区畜牧业发展潜力大,重点发展饲用和青贮玉米,中东部地区工业基础好,畜牧业发展也有一定基础,重点发展加工型玉米和饲用玉米。规划鲁中、鲁西平原的65个县作为我省专用玉米优势区域。
 
主攻方向:以提高玉米的商品质量和专用性能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饲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实施订单生产,搞好产销衔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主产区玉米加工转化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规划期末,专用玉米占玉米总量的80以上,单产、总产分别提高20
 
(三)棉花
 
优势区域布局:我省是全国重点棉区,面积、总产均居前列,棉花质量好。同时我省又是纺织大省,棉花需求量大。根据气候、土壤适宜条件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的要求,规划鲁西北、鲁西南和鲁北地区的50个县作为我省棉花优势区域。
 
主攻方向:适应纺织工业多元化的需要,以提高棉花质量为中心,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同时发展目前市场短缺的陆地长绒棉和中短绒棉生产,大幅度减少“三丝”含量,推进棉花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效益。到规划期末,全省优势区域植棉面积1000万亩以上,总产75万吨以上,棉花品级提高,纤维品质结构更加合理。
 
(四)花生
 
优势区域布局:山东是花生生产和贸易大省,“山东大花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出口占全国的60以上,是我省主要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我省花生规划为两大优势区域,一是以种植春花生为主的胶东半岛、鲁中和鲁东南地区的29个县;二是以种植夏花生为主的鲁西和鲁西南地区黄河故道的5个县。
 
主攻方向:兼顾油用和食用并重原则,重点发展专用油用品种和适宜加工出口的专用食用品种,进一步提高花生制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出口创汇。力争到2009年,两大花生优势产区优质专用花生占到80以上,出口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五)苹果
 
优势区域布局:果品是山东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苹果面积占60以上。全省现有较大规模的苹果加工企业近百家,年加工能力110多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18.5左右,特别是苹果浓缩果汁的加工在全国具重要地位。规划胶东半岛、泰沂山区的31个县作为我省苹果优势区域。
 
主攻方向:通过苹果优势区域建设和开发,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苹果产加销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加工专用型苹果,将优势区域内的苹果亩产量提高到1800-2000公斤,总产量达到900万吨,高档优质果率上升到20-25,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年出口苹果70万吨。
 
(六)蔬菜
 
优势区域布局:我省蔬菜种植区位适宜,是“世界三大菜园子”之一,蔬菜总产、产值居种植业第一位。全省规划发展四大蔬菜优势区域。一是鲁东蔬菜加工出口区,包括9个县;二是济青高速公路沿线冬暖日光温室集中产区,包括11个县;三是鲁中南拱棚蔬菜及传统名特优蔬菜集中产区,包括14个县;四是鲁西北秋延迟、春提前及露地蔬菜、出口蔬菜、食用菌集中产区,包括17个县。
 
主攻方向:加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研发进程,提高良种自给率;适应多样化、优质化、安全化和实行市场准入的蔬菜消费新趋势,推进蔬菜标准化进程,扩大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培育一批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带动型企业,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形成产品多样化、市场多元化的蔬菜出口新格局。确保规划期内,蔬菜出口年增长12以上,鲁东蔬菜加工出口区出口数量占到全省出口量的80,培育3-5家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集团。
 
(七)肉牛肉羊
 
优势区域布局:我省是农业部规划的中原肉牛肉羊优势产区,牛羊肉产量居全国前列,发展潜力巨大。规划将沿黄8市的49个县作为我省肉牛肉羊优势区域。
 
主攻方向:主要建立健全肉牛肉羊改良和防疫体系,搞好规模饲养,提高现有肉牛肉羊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大肉牛肉羊及加工品出口,提高国内外市场份额。到规划期末,把优势产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牛羊肉产业带,优势产区内牛羊肉产量提高30左右,优质牛羊肉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结合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把我省建成为我国牛羊肉出口基地。
 
(八)肉禽
 
优势区域布局:我省禽肉生产加工规模大、档次高,加工水平和饲养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根据现有饲养、加工条件,规划潍坊、青岛、烟台;聊城、德州;泰安、临沂、枣庄三个区域的31个县作为我省肉禽优势区域。
 
主攻方向:肉禽业要加快标准化生产进程,重点解决疫病和药残,提高产品加工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九)生猪
 
优势区域布局:生猪饲养是我省的传统养殖业,生产、加工水平较高,主要集中在鲁中南地区。规划临沂、潍坊、泰安、枣庄、莱芜、济宁、菏泽、日照、淄博九市的28个县作为我省生猪优势区域。
 
主攻方向:生猪生产主要是稳定发展数量,重点提高质量,提高出栏率、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提高三元杂交猪和配套系杂交猪出栏比重。发展重点,中西部以适度规模饲养为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发展集约化、工厂化生产为主,发展精深加工,扩大产品出口和外调。到规划期末,全省标准化饲养的生猪占出栏生猪的60左右,尽快建成我省量大、集中的优质生猪生产基地,争取猪肉出口成为我省肉类第二位出口品种。
 
(十)奶牛
 
优势区域布局:我省饲草和秸秆饲料资源丰富,奶牛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规划沿济青、烟威、青威高速和京福高速(山东段)两个产业带的30个县作为奶牛优势区域。
 
主攻方向:主要是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提高奶牛个体产量,生产加工同步推进,利用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快良种繁育,实施黄牛奶改工程,加快奶业生产发展。到规划期末,全省奶牛达到60万头,每头奶牛平均年产奶量提高到5000公斤以上,建成一批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乳品加工企业,利用我省的地理区位优势,开拓日、韩及东南亚市场。
 
(十一)水产品
 
优势区域布局:我省是渔业大省,渔业资源丰富,出口品种多,分布范围广,水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6%,水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30。规划将沿海东营、滨州、潍坊、威海、烟台、青岛、日照和内陆的济宁、泰安、枣庄10个市的37个县作为我省水产优势区域。重点发展虾类(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贝类(文蛤、菲律宾蛤、牡蛎、贻贝、栉节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鱼类(花鲈、六线鱼、黑裙、牙鲆、大菱鲆、乌鳢)、藻类(海带、裙带菜、紫菜)、海珍品(海参、鲍鱼、海胆)、蟹类(梭子蟹、河蟹)等24个养殖品种。
 
主攻方向:重点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种苗繁育和精深加工三个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出口水产品养殖区,改善水质生态环境,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到2009年,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六类水产品优势养殖带良种覆盖率增加10以上,水产品加工率增加15以上,水产品的出口比重明显提高,重大养殖病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在重点抓好11类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的同时,还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我省许多地方特色农产品,如桃、梨、冬枣、大樱桃、酿酒葡萄、茶叶、中药材等,在当地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居重要位置,且发展势头看好,潜力巨大。对这些特色农产品,各地要积极做好发展规划,搞好种质资源保护,增强产品商品化属性,真正把特色产品转变为名优产品,把特色产业转变为优势产业,在全省形成一批知名度高、效益好的特色农产品基地。
 
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措施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要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提高优势产区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以增强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搞好产销衔接。
 
(一)加快优良品种培育、引进和推广,提高集约化供种水平。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加快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基础。要把种业作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发展壮大的先导产业,加大投资倾斜力度,提高农产品种子(种苗)质量和供种能力。一是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的优势产区建立健全新品种研发、良繁、推广体系和基础设施,加快优质专用品种的推广步伐。二是在苹果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无病毒优良苗木繁育基地,使优势产区新发展和改造的果园全部实现无病毒化、良种化。三是在肉牛肉羊、肉禽和生猪、奶牛优势产区建设一批种畜禽良种繁育场,加快品种改良,同时注意保护好我省地方名特稀有品种如鲁西黄牛、小尾寒羊、莱芜黑猪等。四是在出口水产品优势产区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及原良种繁育场,选育、引进、推广一批适宜优势区发展的优良品种。按照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在优势产区实行统一供种,提高优良品种的集约化水平。
 
(二)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要重点在蔬菜、苹果、畜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的优势产区,率先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测,全面提高优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加快制定和完善11种优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市场要求接轨。在优势产区选择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产业发展基础好的重点县市,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养殖)示范基地,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推动标准入户。二是建设完善优势产区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对危险性疫病虫害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优先在优势产区建成若干片符合国际惯例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种植业非疫病生产区。三是在优势产区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药物残留等综合性监督检测机构,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推广成套农业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科技含量。适应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发展的需要,调整农业科研布局、技术推广方向和重点,整合技术力量,在优势产区开展专业化服务。一是扶持一批专业性或综合性的骨干农业科研机构,完善科研设施,改善科研手段,针对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和开发,解决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技术“瓶颈”。二是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推广机制和方式,面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成套技术。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花生、棉花和蔬菜优势产区,重点推广一批降本增效技术;在苹果优势产区重点推广果品分级包装加工、保鲜等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在水产品优势产区重点推广一批健康水产养殖技术;在奶牛、肉牛肉羊、肉禽、生猪优势产区,加快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配方饲料等先进实用技术。三是在优势产区鼓励和扶持农机大户、联户和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四是在优势产区选择一批重点县市优先建设完善以“绿色证书”、“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要带动力量。采取“公司+基地”、“订单农业”等方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发展壮大。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优势产区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发挥龙头企业在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利用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强、信息灵敏的优势,把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管理经验及时传送给农户,组织开展农产品购销。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合作组织等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能够增加农民收入,都要一视同仁,给予扶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关系,增强带动作用。
 
(五)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加强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是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一是在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产地批发市场,优先在蔬菜、苹果、畜产品、水产品、棉花等农产品的优势产区,建设若干个区域性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完善市场交易、检测检验和信息服务等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根据条件和需要,在这些市场设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门交易区。二是在有条件的优势产区实行产品拍卖、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建设相应的流通设施。三是选择优势产区的重点县市,优先建设和完善农业电视节目传输和接收设施,扩大覆盖范围,提高节目进村入户普及率。四是在优势产区选择若干重点县市优先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与农业信息网站联网运行,提高农产品信息服务水平。五是建立功能齐全、反映敏捷的优势农产品产销预警系统,及时提供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信息。
 
五、强化措施落实,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作为应对入世挑战,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引导,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长效机制,逐步增加对11类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的投入。各地要按照发挥优势,重点扶持,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整体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扶持当地优势农产品,尽快形成优势产业带。有关地区要按照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抓好项目的落实。同时,在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搞强迫命令;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不要一哄而起。要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
 
资料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转载时间:2013年0809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