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农产品流通规划文库
北京秦藤物流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物流政策与规划文库 物流研究书库 物流研究文库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2009-2013年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2和20.5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204.9万吨,产值40.6亿元;水果总产388.4万吨,产值72.8亿元;蔬菜总产286.5万吨,产值67.5亿元;肉蛋奶总产74.5万吨,牧业产值61.6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7,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
 
(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初步建成了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咸阳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
 
(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家、果品专业市场66个、蔬菜专业市场44家、机械化储藏冷库90余座,咸阳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4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范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9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35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60个,市级示范村100个,2008年省级示范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7.4亿元,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8以上,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7元。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咸阳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种多乱杂问题依然突出,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不大;设施蔬菜和特色产业规模过小,反季节精细菜供应不足;苹果优质率、商品率不高,中早熟品种比例偏小;畜牧业发展缓慢,在大农业中比例偏小,对种植业支撑作用不强。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拉动能力不强;优势农产品在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相对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民经营观念落后,管理粗放,缺乏商品生产意识、质量效益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先进技术覆盖率和机械化作业率不高。
 
(五)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难以有效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难以有效提高。
 
(六)农民收入水平较低。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250元;较西安市平均水平低1701元;县际间发展不够平衡,秦都区高出长武县1371元。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原则,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升级一村一品,推进形成板块经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营销,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注重效益原则。实现主要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原则。深化结构调整,突出区域特色,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坚持板块推进,培育品牌原则。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形成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提高产业聚集度和产品知名度。
 
——坚持依靠科技,集约经营原则。大力推广种植业高产创建、畜牧业规模养殖、果业提质增效、蔬菜设施栽培等先进生产模式,不断提高科技入户率。
 
——坚持龙头带动,产销互动原则。形成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起稳定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产业链条。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粮食单产稳步提高。2013年粮食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单产达到367公斤,总产220万吨以上。
 
——果业实现提质增效。2013年水果规模发展到400万亩,水果总产400万吨,其中苹果330万亩,产量350万吨,优果率达到78以上。
 
——畜牧业规模快速扩大。2013年牛存栏54万头,其中奶牛存栏23万头;猪存栏200万头,羊存栏110万只,家禽存栏1400万只。肉类产量28万吨,禽蛋产量10万吨,奶类产量80万吨,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场)800个以上,专业村镇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5以上。
 
——设施蔬菜迅猛发展。2013年蔬菜面积达到130万亩,总产350万吨,其中大棚蔬菜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2013年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达到28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5家、收入过5亿元企业3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80以上。
 
——流通体系日趋完善。2013年农产品流通企业总数达到90家,流通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
 
——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3年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个,农户覆盖率80以上,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完整的农民合作组织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2013年无公害蔬菜、水果规模达到80以上,无公害畜禽规模达到50以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10元,年均增长14.5,确保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发展思路
 
——坚持一个根本。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努力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实施三大战略。一是提质增效战略,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绿色果品工程、畜牧富民工程和蔬菜增收工程,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方向,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等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着力构建跨区域、大范围、集约化支柱产业,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不断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二是龙头带动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外抓招商引资,内抓改造提升,拓展产业链、完善利益链、健全组织链、强化服务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三是占领市场战略,以市场为核心,以企业为龙头,以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为手段,以名优产品营销为重点,着力抓好产品推介和产销衔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精品战略,努力提高咸阳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实现五大突破。一是粮食单产实现新突破,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为结构调整腾出更大空间。二是果菜效益实现新突破,通过提高品质、扩大规模,全面提升果业和蔬菜产业科技含量和效益。三是畜牧养殖规模实现新突破,围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快转变养殖方式,促进畜牧业规模扩张。四是农产品加工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粮油和肉蛋制品精深加工,开发果脯果干系列产品和净菜加工包装,加快奶制品和果汁产品升级扩能,努力构建农产品大生产、加工大、大流通产业格局。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新突破,按照“生态、绿色、安全”要求,突出源头治理、标准生产、质量检测、市场监管四个关键环节,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放心消费。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任务
 
(一)精心实施四大工程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绿色果品工程、畜牧富民工程和蔬菜增收工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按照“良种引路,良法跟进,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思路,突出抓好小麦、玉米两大作物,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推广良种统供、测土施肥、科学播种、旱作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五项关键技术,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2013年粮食单产达到367公斤,较2008年提高47公斤,总产220万吨,增加15万吨。
 
优化粮食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区域布局,调减北部低产小麦面积,扩大春播地膜玉米面积,着力建设南部高产小麦和夏玉米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北部高产春玉米生产基地,2013年全市小麦面积稳定在310万亩以上,单产达到340公斤,总产稳定在105万吨,玉米面积稳定在260万亩以上,单产达到420公斤以上,总产稳定在110万吨以上;精心实施种子工程,加快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引进繁育,建设一批综合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和新品种示范展示园,建设高质量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完善种子加工设备和仓储库房配套建设,建立健全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加快良种更新步伐,实施良种统繁统供,着力提高良种应用覆盖率,2013年优质小麦和优质专用玉米推广比例达到100
 
积极实施“吨粮田”建设工程,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南部灌区百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建立小麦、玉米“吨粮田”核心区300万亩;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善土壤品质,提高土地产出率,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广小麦“四改”技术和玉米“四改一增一晚”技术,加快实施旱作农业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着力提高科技增粮能力;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一批小麦、玉米百亩核心攻关田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小麦亩产500公斤、夏玉米亩产600公斤、春玉米亩产800公斤以上创建目标,推动区域大面积平衡增产。
 
大力实施绿色果品工程。按照“适度扩大规模,着力提质增效,转变生产方式,推进果畜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果业生产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全力提高优果率。在北部苹果优生区实施退耕扩果、畜牧促果、科教兴果、全民抓果战略,压缩低产粮田、开发荒山荒坡,着力扩大绿色果品基地规模,旱腰带及其以北地区每年新栽果树10万亩以上,到2013年七个苹果基地县人均果树1.5—2亩,全市建成标准化果品基地150万亩。在兴平、三原及旱腰带地区重点发展葡萄、鲜桃、石榴等时令鲜果,2013年建成优质时令鲜果基地70万亩。
 
大力推行果园减密度、改树形、强拉枝、有机肥、标准化、无公害等关键技术,加强新增果园标准化管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加强新品种选育和良种苗木繁育,在礼泉扩建果树种苗扩繁圃,在其它果业基地县新建6个200亩的果树种苗扩繁圃,加快老果园更新换代。开展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和认证,促进绿色有机果业发展,加快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推动果业大县优先发展畜牧业,以畜促果,良性互动,全市建设有机果品示范乡7个、生态果园示范村50个、有机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大力推广果园病虫害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果品品质,到2013年全市苹果优果率达到78以上。
 
大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按照“板块推进,规模扩张,标准化养殖,良种化繁育”的思路,以稳定奶业、发展生猪为重点,着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积极实施畜牧大县建设战略,大力推行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积极推进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聚集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推广礼泉白村“果畜沼”生态养殖模式、正大标准化养殖等科学养殖模式,积极实施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在发展奶牛方面,积极扶持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场),每年新建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场)10个、300头以上奶牛养殖小区(场)50个,到2013年建成千头奶牛示范场(小区)50个、3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场(小区)350个。在发展生猪方面,积极建设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提倡果园养猪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推广武功县自然养猪技术,到2013年全市建成百万头生猪大县2—3个、万头生猪示范村40个,5000头以上的专业村80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场)200个以上,专业村、专业乡规模养殖率达到50%。在发展肉牛方面,以北部五县为重点,积极扶持年出栏300头以上秦川牛育肥场和出栏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形成肉牛养殖集中产区。在发展羊产业方面,以奶山羊发展为重点,推广10只以上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建设养殖专业村。在发展家禽方面,重点扶持养殖大县发展存栏5000—10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户)和出栏10000—20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户),提高家禽规模化养殖水平,在渭城区建设2000万只肉鸡基地。积极发展人工种草和秸秆青贮,到2013年全市牧草保留面积达到100万亩,秸秆青贮量达到200万吨以上。
 
完善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在旬邑、兴平各建设1个基础母猪存栏1000头以上的原种猪场,全市共建成基础母猪存栏1000头的扩繁场5个、基础母猪存栏600头以上的商品代场40个。积极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开展奶牛登记建档,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加快良种奶牛扩繁。积极实施三原奶山羊良种繁育场和淳化莎能奶山羊场改扩建项目,使其基础母羊存栏达到500头以上,带动奶山羊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疫病防控和投入品监管,完善市县动物疫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基础设施,加大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力度。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案,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处置能力。建立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大力实施蔬菜增收工程。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栽培设施化、管理标准化”思路,以泾阳、三原、秦都、渭城、兴平、武功基地县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引导蔬菜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设施化、安全型方向发展。巩固建设西宝高速和咸宋路沿线以日光温室为主的“V”字型绿色蔬菜长廊;开发建设以彬县、长武、旬邑、淳化为重点的北部绿色蔬菜产业带;加快建设以渭城、兴平、武功为重点的咸阳渭河北岸百里清水莲菜产业带。每年新增大棚蔬菜2万亩、新增清水莲菜3万亩,到201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发展大棚蔬菜28万亩、清水莲菜10万亩。
 
加快蔬菜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在泾阳建设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2个,在泾阳、三原、秦都、渭城、兴平、武功6个基地县建设专业化育苗站180个,实行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确保种苗专业化生产和供应。加快蔬菜示范园建设,在6个基地县各建1个占地100—150亩的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蔬菜科技示范园,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辐射带动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以农产品加工流通转化增值为核心,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全力优化投资环境,落实扶持政策,外抓招商引资,内强培育壮大,积极吸引国内500强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外企业来咸投资,重点引进建设粮油食品精深加工、肉蛋制品精深加工、果品配送加工、净菜包装等企业,开发面包饼干及速冻面食品、酱醋调味品、肉食制品、禽蛋加工品、果脯果干等系列产品;支持加快兴平丰益粮油深加工、永寿雨润10万头肉牛初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促其尽早投产运行;支持引导通达果汁、鲁洲生物、自强面粉、神果乳品、泾阳光明等企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扩大生产能力,开发系列精深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支持龙头企业资产重组,整合资源,引导企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向产业集群基地集中,加快形成集群式、园区化发展新格局,着力培育七大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群,即以礼泉通达、乾县海升为代表的果汁加工企业群,以泾阳光明、红旗、金桥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群,以兴平鲁糖、西瑞、金龙鱼、康师傅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企业群,以礼泉软香酥、心特软、子祺为代表的副食品加工企业群,以咸果集团、咸阳溢辉、长武惠远为代表的鲜果物流企业群,以新阳光、泾云现代为代表的蔬菜物流企业群,以三原正大、铁骑力士为代表的饲料加工企业群。到201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8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建成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5家、收入过5亿元企业3家。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加大龙头企业信贷投放额度,鼓励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原料收购能力。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在大型批发市场、超市和旅游商品经营场所设立销售专柜和专卖点,实行连锁经营、直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合同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保障企业原料供应,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三)推动一村一品发展
 
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形成农业区域板块经济。
 
实施板块推进。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为重点,培育一批绿色果品、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专业村和专业乡镇;以民间工艺和食品加工为重点,培育一批手织布、草编、刺绣、锅盔麻花等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坚持“集中连片,板块推进”思路,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转型,力争到2013年,全市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1500个,示范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示范村农户覆盖率达到70以上,建成一乡一业示范乡镇50个,建成旬邑苹果、泾阳蔬菜、武功手工艺品一县一业示范县,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优势产业群和优势产业带。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年培训农民30万人次以上。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区域内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产品质量,促进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不断提高一村一品科技含量。按照无公害生产的基本要求,改善生产环境,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引导一村一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质量安全型路子。
 
强化品牌培育。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包装销售上下功夫,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努力打造代表咸阳形象、市场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行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面向大城市组织好农产品促销活动,以产品俏销带动产业升级,用3—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村一品品牌。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按照综合和专业市场相结合、产地和销地市场相兼顾、宏观调控和市场需求相统一的原则,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升级。以鲜活农产品流通为重点,规划建设旬邑、长武、彬县、永寿、淳化果品批发市场,兴平、武功蔬菜批发市场和兴平、旬邑生猪批发市场,改造完善咸阳新阳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泾阳泾云蔬菜批发市场、三原惜字恒丰蔬菜批发市场和礼泉西北果品交易中心,加强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搞好市场物流配送、冷链运输、保鲜仓储等基础建设,尽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营规范、竞争有序、覆盖主产区的农产品批发流通网络,2013年建成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64个,年交易额90亿元。加快农产品贮藏能力建设,在南部重点建设以兴平果菜储销、武功鑫兴商贸为龙头的蔬菜储藏企业群,在北部重点建设以旬邑川兴、长武惠远、永寿好农夫为龙头的果品储藏企业群,2013年,全市果品储藏能力达到120万吨,加快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推进农产品分等分级和规格化包装上市,有效解决农产品集中上市滞销问题。加快网上销售平台建设,落实绿色通道政策,支持发展农产品直销配送业务,规范流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农产品销售行业协会,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全市年新增农产品流通企业5家,2013年农产品流通企业总数达到90家。加快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组织实施县镇集贸市场改造工程,加快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强化政策扶持,优化配套服务,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运行机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013年全市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个,社员总户数达到18万户,积极扶持永寿市级示范县合作社建设,建成示范合作社20个以上。各县市区重点抓好一批县级示范合作社建设,组织开展合作社组建咨询、典型培育、政策落实、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等工作;强化合作社服务指导,引导合作社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联结关系,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疏通和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按照生态、绿色、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筹建咸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进一步健全县级质量安全工作机构,加快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完成泾阳、武功、三原、兴平、乾县、秦都等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抓好新阳光、泾云现代、惜字恒丰、金元果品等批发市场检测室建设,指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产地质量安全检测点,加快形成覆盖产地和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年制修订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0项、组织申报农业“三品”认证50个,建立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基地);严格农资市场监管,杜绝违禁农资生产流通;加强产地监管,推行产地准出,强化市场监管,推行市场准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努力形成有标可依、按标生产、凭标流通的农业标准化局面,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放心消费。
 
五、发展农业产业化保障措施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需要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推动。
 
(一)加强农业产业化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服务“三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良好氛围。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业产业化工作,特别是县级领导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抓发展、促增收上。强化各级农业产业化工作机构,加强农业产业化组织领导,市上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扶贫开发办等部门和县市区政府予以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强化服务意识,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完善考核机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工作责任制,制订农业产业化发展绩效考评体系,将产业化各项指标纳入县市区领导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市上每年对农业产业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后的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主要领导不得提拔。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农民投入为辅助,以金融信贷为主导,努力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多元化投入格局。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09年起,省财政每年新增5—7亿元产业化专项资金,对粮果畜菜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场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健全和完善良种繁育、市场信息、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服务体系,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信贷贴息,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农民培训工作,各县市区也要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市县财政对农业产业化投入增长幅度应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要认真落实中省惠农补贴政策,增加补贴种类,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强银政企战略合作,省农行在未来五年中拟向咸阳投放贷款不少于200亿元,支持咸阳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要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农村信用社要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总量,确保农业信贷投放量占到当年信贷总量的70以上,积极试点推行小额贷款业务,力争每县至少设立1个小额贷款公司。要稳步推进政策性保险工作,逐步扩大保险品种和试点范围,加快建立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协同推进、市场运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健全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加快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着力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实施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完善农村电网,全面解决农村用电问题。推进信息入村工程,促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办好各级农业信息网,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加强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四)强化科技支撑功能
 
深入实施咸杨农业产业一体化进程,探索建立科技“特派员”试点制度,深入开展市校合作,充分发挥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带动效应。鼓励支持企业和科技人员、农业技术人才领办创办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经费必须达到科技经费总量的1/3。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从单纯的公益性服务向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转变,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五)严格耕地保护政策
 
落实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分解任务,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附件:
 
 1咸阳市2009—2013年粮食单产提高及蔬菜增收工程规划任务分解表
 2咸阳市2009—2013年绿色果品工程规划任务分解表
 3咸阳市2009—2013年畜牧富民工程规划任务分解表
 4咸阳市2009—2013年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建设规划任务分解表
 5咸阳市2009—2013年农业标准化专业化发展规划任务分解表 
 
资料来源:陕西经济信息网
转载时间:2013年0806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