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到流通再到销售,四川正在走一条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的现代农业之路
[核心词汇]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一般分为7种类型: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和订单农业。
本次西博会开幕当天,亚洲合作社农产品现代流通发展论坛上,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教授藤岛广二画出一道弧线:“农产品现代流通手段是连接各国农业贸易的桥梁。”
而在西博会首次为农产品设立的专馆--6号馆,1.15万平方米的展场内上演着一出重头戏:“2009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各类特色农产品赚足了人气。
论坛和展馆,折射出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生产、流通到销售,四川发展现代农业,正走出一条提升品质、锻造品牌的道路。环节之一:生产有机绿色食品、可追溯体系--171家企业尝到“绿色”甜头。
环节之一:生产
在成都市农产品展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颇为吸引眼球。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际上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正迅速增长,今后几年的销售量估计将达一千多亿美元。但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额仅有1000多万美元,这为有机食品生产提供了广阔空间。
“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很高,工业化的污染对有机农业有一定影响。”崇州文井源品牌推广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但在四川和中国西部地区,土壤受污染程度较低,生产有机食品具备优势。该公司旗下有120亩有机蔬菜基地,其中部分即为有机转换蔬菜基地。
瞄准有机食品生产的不仅是崇州。西充县明确提出打造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的目标,预计用5--8年时间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20万亩。
作为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的绿色食品,目前其“绿标”已经在日本、新加坡、法国、美国等注册。四川丹丹调味品有限公司等“先行者”已尝到绿色食品的甜头,仅去年就出口创汇达200多万美元。截至2008年,四川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有171家、产品达730个。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热销传递出一个信号:市场终端看重的食品安全,生产中则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
“建立可追溯体系是正在全面推进的技术。”成都市农委副巡视员梁岩说。“通过扫描条形码,就能知道这个猕猴桃是哪个基地哪块地生产的。”成都金禾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剑川告诉记者,两年前公司建立起可追溯体系后,顺利通过了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成功打入欧洲市场。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还不止于此。电子智能喷灌系统、生物工程技术等都能找到“身影”。
环节之二:流通
冷链技术、农超对接———从生产基地到超市“一步到位”。
韩国农协中央会北京办事处主任李范锡说,作为发酵产品,韩国泡菜保存温度为0至4℃。韩国泡菜能进军国际市场,关键就是“冷链技术”。但在中国,仅有20%左右的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物流系统流通,远低于发达国家85%左右的比例。
尽管刚起步,但四川依然有企业看到了冷链技术带来的收益前景,将其应用到农产品流通当中。“农产品是鲜活的商品,如果没有保鲜措施,一般48小时就会出问题。”杨剑川说,猕猴桃属于非常容易变质的农产品,因此从在生产基地采摘开始,全部进入“冷链”过程。摘下的猕猴桃直接装入冷藏车,然后运到冻库内进行分选、包装,最后再用冷藏车送到配送中心或码头、机场,出境途中也必须冷冻装箱。“通过冷链技术,猕猴桃至少保质3个月”。
相对于冷链技术,农超对接的流通手段在四川的应用则更为广泛。金堂县、龙泉驿区、双流县等地已建立了国际零售业巨头家乐福的“直采基地”,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超市的“一步到位”,两年来累计采购生鲜农产品2700吨,采购金额近800万元。凭借这一方式,四川的花椒、猕猴桃等农产品进入了家乐福在全国的卖场。
不久前,省商务厅正式下发《四川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到2012年,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将达50%以上,并将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流通。
环节之三:销售
集约化经营、专业合作社———“抱团作战”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全国2亿多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面临的却是需求的大市场。不仅难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无法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要破解这一矛盾,就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赵显人认为。
作为农业大省,四川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仅从“农超对接”来讲,如果没有专业合作社这架“桥梁”,农产品供应链条就无法优化。唐才华是成都润元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他告诉记者,“在进入超市前,农民一公斤猕猴桃能赚4到6毛钱。去年开始和家乐福进行农超对接,农民比以前多赚10%左右。”看到了合作社的效力,目前已经有100多户农民加入。
实际上,集约化经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在日益扩大。
双流县彭镇羊坪村以土地流转为基础,成立了羊坪观光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然后将入股土地按5--200亩不等再承包给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民。目前,全村已有300多农户报名加入合作社,土地将由合作社整理后统一发包经营。
龙泉驿区则采用了“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GAP有机水蜜桃种植基地的农户成立了山泉果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成都市君康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实行统一农资招标使用、统一技术管理与培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