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的实施条件
----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视角
赵 敏1,2,李富忠2
(1.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 200433;2.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 030801)
摘要:“农超对接”是对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创新,其交易成本低、资源配置效率高,使农民、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实现“农超对接”,降低交易费用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对接主体队伍建设,提升链接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搭建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保障信息渠道畅通;加大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力度,降低物流成本及耗损率;强化“一县一业”建设,促进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的形成。
关键词:农超对接;交易费用;共赢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如同过山车一般,把生产者和消费者引入一种尴尬局面:一头是蔬菜批发价格持续下滑,农民种菜“无利可图”;另一头则是蔬菜零售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无力购买”。2012年底,多地蔬菜批发价格连续多周下跌,尤其以山东大白菜跌至“六七分钱没人要,只能烂在地里”[1]最让人心痛。与之相对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其中蔬菜价格上涨14.8%,白菜零售价格低时每斤六七角。[2]为破解这种“两头哭,中间笑”的困境,社会舆论频频质疑传统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农超对接”模式纷纷在各地推出,以期有效解决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保障农民增收和消费者受益。
……
未完,详见附件
资料来源:《中国流通经济》 2013年第04期 第20-25页
转载时间:2013年08月14日